腎上腺髓質掃描檢查,主要用在腎上腺髓質嗜鉻細胞瘤引起之高血壓。乃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碘製劑(I-131 MIBG)在腎上腺髓質嗜鉻性細胞分布之特性,藉由伽瑪攝影儀來擷取影像。
腎上腺髓質是一種能分泌兒茶酚胺(catecholamin)激素的細胞(叫做嗜鉻性細胞chromaffin cell)所組成,因為節前神經纖維直接伸到腺體的嗜鉻性細胞,所以此激素的分泌直接受到自主神經的控制。Catecholamine激素主要為腎上腺素(epinephrine)以及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兩種激素均是由tyrosine氨基酸衍生而來,其生化合成的過程是Tyrosine-->Dopa-->Dopamine-->Norepinephrine-->Epinephrine。當腎上腺髓質的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時會引起腎上腺素和正腎上腺素的大量分泌,其中腎上腺素佔80%而正腎上腺素佔20%。基本上兩種激素對於身體的作用很類似,可以增加心臟的活動力、引起全身血管收縮以及抑制腸胃道蠕動等等。
在造影所使用的藥劑為MIBG(Metaiodo Benzylguanidine),是一種類似正腎上腺素的藥劑,它會聚積在儲有catecholamine的腎上腺髓質嗜鉻性細胞或是交感神經末鞘內,對於診斷嗜鉻性細胞瘤有76~100%的敏感度,透過全身掃瞄的技術,更能尋找異位或轉移的嗜鉻性細胞腫瘤如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paragangliomas等等,在臨床上最常用於檢查的便是嗜鉻性細胞瘤,因為腎上腺髓質腫瘤促使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腎上腺素(epinephrine,norepinephrine)在血中、尿中濃度均會升高,而引起高血壓,盜汗,心悸,緊張等類似交感神經刺激的症狀。一般嗜鉻性細胞瘤除原發在兩側腎上腺髓質部外,還會沿著脊椎交感神經系轉移,或多發性的神經腫瘤,因此在檢查時一定要進行全身性的掃瞄。
受檢者於注射MIBG後 24 以及 48 小時進行全身掃瞄,攝影時受檢者躺在掃描床上,收集前後位全身掃瞄 (由頭部至膝蓋) 的影像。一般掃瞄造影速度設為15cm/min,故全身掃描約需30分鐘左右時間。全身掃瞄後若有局部對 MIBG 吸收增加等疑點時,會加照局部靜態影像,以供參考。若影像裡腸胃道的活性太高,醫護人員會請您在掃描前於睡前服用兩顆dulcolax(輕瀉劑)清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