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膽囊約2.5 × 7 cm,可呈裝約50 mL膽汁,用於濃縮及儲存來自肝臟分泌的膽汁。在一般的狀況下,總膽管尾端的擴約肌是維持在收縮的狀態,因此肝臟所製造出來的膽汁在不排放至腸道的狀況下便會回流至膽囊儲存,但是當膽囊內形成膽結石時,若其體積夠小就可隨膽汁正常排出,否則就會造成膽道的部分或完全的阻塞,進而造成膽囊發炎,這個時候膽汁因為膽囊口的阻塞而無法進入膽囊儲存,而直接排放至腸道中。
此檢查所使用的藥劑為Tc99m-DISIDA(disofenin),注射後很快的就會被肝細胞攝取,其代謝路徑與膽紅素(bilirubin)類似,有80~90%是由肝膽道排泄,10~20%由泌尿系統排泄。正常的狀況下在5分鐘可見到清晰的肝臟影像,10~15分鐘可見到肝管及膽囊影像,30~60分鐘可見到小腸的影像,但是當發生急性膽囊炎時,因為膽囊口的發炎阻塞會導致所注射的DISIDA無法進入膽囊中儲存,所以會見不到膽囊的影像,所以能否在1小時內出現膽囊的影像便是判斷膽囊是否發炎的關鍵。
至於新生兒因為黃疸來作膽囊攝影時,必須特別注意,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並未完全成熟,因此發生黃疸現象除了真正是膽道閉鎖的情形外,必須考慮因為肝功能不佳而導致無法代謝膽紅素(bilirubin)的狀況,所以在評估新生兒膽道閉鎖時必須於檢查前2~3天先服用phenobarbital,以幫助膽汁的形成及排泄,如此可以提高檢查的正確性。
適應症
儀器
使用all purpose parallel hole collimator
藥劑
Tc-99m-DISIDA 5 mCi,嚴重黃疸時( bilirubin >10 mg/dl)劑量可加至10 mCi
掃瞄前準備
掃瞄方法
影像處理
其他
影像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