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date: 2012/3/11 下午 01:50:23
這兩天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內分泌學會年會。
其中第二天 (2012-03-11) 下午的Endocrine symposium 2 節目為甲狀腺癌治療相關!
由於講者以核醫醫師為多,該symposium由黃文盛會長主持,節目內容則由王佩文教授負責招集。
開場由高醫陳毓雯主任報告核醫在內分泌腫瘤分面的進展
講題為"The nuclear medicine application in neuroendocrine tumors (NETs)".
除了報告現況 I-131 MIBG 以及 In-111 octreotide 在NETs 的經驗,也介紹了核醫Ga-68新藥未來的潛力。
接著由我 (林口核醫) 報告FDG PET看到甲狀腺病灶的臨床意義!
雖說PET看到病灶的後續處理與甲狀腺結節雷同,但由於FDG陽性病灶為癌症的比例可高達10~40%,
我建議臨床醫師應該說服PET檢查陽性的受檢者接受細胞穿刺來確立病灶。
後續由高雄長庚王佩文教授指導的張雁翔醫師報告放射碘在全身分布的影響因子。
研究顯示,病患甲狀腺功能不足造成腎臟功能差,是主要造成其甲狀腺外 (如腸胃道) 放射碘分布會增高的主要因子。
相反的,利用甲促素準備放射碘治療的患者,則常見鼻黏膜處的放射碘分布增加。
王佩文教授則接著報告高長甲狀腺癌治療的經驗。
其中,TSH-stimulated Tg 的NPV表現最好,但是Dx-WBS也有~83%的成績。
至於治療預後,則主要與頸部淋巴結,開刀後的放射碘治療,有顯著關係。
其他預後因子還有: 病患診斷時轉移的病灶位置、病患年紀、病灶有無放射碘攝取、以及TSH-stimulated Tg 有關。
王教授還報告了一個有趣的數字,即是~80%的成功治療都在放射碘總量~600mCi以內達成。其前提是有一個成功適當的手術治療。
接著由林仁德教授介紹台大的林家齊醫師報告甲狀腺癌的標靶治療
林醫師介紹了papillary以及follicularr甲狀腺癌的一些標的分子,
目前,少數病患接受off-label use的標靶治療,但每個月藥價近15萬,並不時每個病患都負擔的起。
明年起,將有少數臨床試驗即將進行,針對放射碘治療無效的病患,不失為一大福音。
最後由台大陳坤源主任報告甲狀腺癌的外科治療。
其實,從王佩文主任的報告可以探知一個成功的治療外科是否可以正確地完成total thyroidetcomy甚為重要。
陳主任介紹了ATA治療指引,也介紹了神經接合技術對喉返神經修復的重要性。
經由這次的會議,相信醫師們對如何治療甲狀腺癌病患將更有信心!
PS:更多的會議相片,請參見 網路相簿。